拥有超级记忆力就能成学霸?不!你可能会生不如死



​在知乎问答,有这么一个问题“得了超忆症是什么感觉?”底下很多答案都是用亲身经历回答的。有的答主描述自己能在一周内背下一本六级英文字典;有的答主称自己能过目不忘,看一遍书便能全部记住等等。

然而,超忆症其实非常罕见。美国一项研究指出,目前全世界约有80个,低于答主的数量。

最引人关注的是,那些拥有神奇超能力的超忆症患者生活得并不如意。因为他们会不自主地记下各种鸡毛蒜皮的细节,使其精神备受折磨。

那么,超忆症究竟是怎么回事?我们正常人的遗忘机制是怎样的、有什么意义呢?



吉尔·普莱斯(Jill Price),于1965年12月30日在美国纽约出生。当她刚满5岁时,全家人搬到了新泽西。才在那里住了3年,8岁的吉尔又随着家人搬到其他的地方。为了记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,她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。

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,吉尔的记忆力也因此越来越好。可是突然有一天,她发现自己的记忆力似乎好到过了头。她能像录像机一样记录自己每天干了什么。

不费吹灰之力,她就能会记住她听过的,看过的,经历过的事情,而且它们会自动保存在大脑中,随时随地都能提取出来。


吉尔·普莱斯(Jill Price)

一开始,吉尔还以为大家都是这样的,等长大后才意识到别人并没有这样超强的记忆能力。

对大多数人来说,我们没有办法记住每一天具体的生活。试想一下,你还记得自己周末都做了什么吗?很多人会大脑一片空白,像是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。每当我们懊恼记性的时候,便会渴望自己能拥有叮当猫的记忆面包。

看到这里,你可能以为要是能拥有吉尔这样的记忆力,就再也不用怕考试了。然而吉尔的考试能力并没有比一般人更强,有时甚至表现得更差。比如当看到一道题的时候,她的脑子里却因为装了太多的东西,回忆出一大堆不相关的东西。


多少人曾经梦寐以求的礼物



谁能想到,让我们羡慕的超强记忆力,带给她更多的是困扰。根据吉尔的自述,她的大脑时常会控制不住地闪回过去的回忆。

每当想起那些让自己悲伤的东西时,吉尔就会陷入无尽的痛苦当中。她常常因为回忆往事而影响工作,严重时还会导致失眠多梦,精神萎靡不振。

等到吉尔34岁时,她终于忍受不住这种痛苦的折磨了,便写了封邮件给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詹姆斯·麦克高(James McGaugh)教授,一位美国研究记忆力的神经科学家。


詹姆斯·麦克高

邮件的内容是说自己的记忆力似乎出了某些问题,并毫无夸张地称自己能回忆起12岁以来每一天的生活,以及自己备受的折磨。

她的种种经历,引起了麦克高的注意。他立马邀请吉尔前往实验室进行研究测试。

结果发现,只要他随机说出过去的一个时间点,她便能脱口而出当天发生过的事情或是新闻头条,并且正确率几乎能达到了100%。后来麦克高成为了首位提出“超忆症”现象的科学家。






自从吉尔的事迹被曝光后,美国威斯康星州51岁男子布拉德·威廉斯也和麦克高取得了联系。他也是从小时候开始,就拥有超强的记忆力。

他能清楚地记住过去一生中每天发生的任何大小事情。由于他回忆某些事件的速度,比别人通过搜索引擎“谷歌”搜索的速度还要快,因此布拉德也被人称做是“人体谷歌”。

但与吉尔一样,他并没有比普通人聪明多少,甚至会显得更加笨拙。虽然他们能把生命中的事发生的时间、地点和经过等等重复提取出来,但他有时候却弄不清一些复杂句子的含义。







伴随着研究的深入,科学家发现“超忆症”的记忆都是高度自我中心化的。所以,这种现象又被称为“高度发达的自传性记忆”(Highly superior autobiographical memory,HSAM)。

他们像是写自传一样,记住自己生活的每一个细节,但对其他事件的记忆力水平就跟平常人没什么不同了。很多时候他们也会跟正常人一样出现虚假记忆等等。



正常人只能记住人生中的关键时刻

那么,为什么这些人会对自己的生活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呢?围绕着这个问题,很多研究者展开了激烈的研究。一名叫Gary Marcu的心理学家,通过走访包括吉尔在内的多个超忆者患者,给出了自己的假设:

他认为这些超忆者可能并不是记忆力超群,只是他们极度痴迷自己的过去,才会让他们对过去格外熟知。原因在于,他发现这些几乎所有超忆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强迫症。比如吉尔的工作就是学校的管理员,她每天都会把所有文件管理得井然有序才肯作罢。

又比如就有一位超忆者Bob Petrella直接表达出了自己对自我记忆的痴迷。除了努力记住自己的每一天以外,他还会把这些记忆都记录在案,经常拿出来回顾、总结。






有没有可能是这些超忆者把自己的记忆当成了整理的对象,每天强迫自己在大脑里不断整理、重复过去每一天的回忆?由此看来,这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能。

不过,超忆者患者并不同意这一观点,毕竟他们常常情不自禁地陷入超强记忆力所带来的痛苦之中,谁愿意整天没事去回忆那些琐碎无用的事呢?

加利福尼亚州欧文分校的克雷格·斯塔克(Craig Stark)则提出了另一种研究思路。他认为超忆症群体有着比常人在还原事件的细节上表现得更好。

对我们来说,当事件发生一个月后,我们就会变得模糊不清了。但超忆症患者的记忆就却还能像刚开始发生过一样犹新。这是否意味他们大脑存储信息的某些机制跟常人不同呢?



然而令人失望的是,脑部扫描显示他们的大脑并没有特别的地方。他们既没有多余的脑叶,也没有类似第三脑半球这样的组织。尽管如此,研究发现他们的脑前额叶和海马体之间的脑回路会相对发达。

可对我们而言,反复提取记忆也会有助于在脑中形成更有效的神经网络。所以,这也有可能是他们超强记忆力所导致的结果,并不是产生的原因。

迄今为止,全球只有80人有类似的状况,但具体的发病原因仍在进一步研究中。但巧合的是,这些人也都有类似强迫症的症状:收集东西、排列东西、洁癖、恐惧症、癔症等等。这也是为什么说记忆力好过了头也并不是件好事。



不过,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,想记却记不得东西仍旧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。

中学时期,我们就知道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(H.Ebbinghaus)研究发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,所作的图像被称为艾宾浩斯记忆曲线。

根据这一曲线我们可以了解到,信息输入大脑后,遗忘也就随之开始了。遗忘率随时间的流逝而先快后慢,特别是在刚刚识记的短时间里,遗忘最快。



那么,我们人类为什么需要遗忘呢?换言之,遗忘对人类有什么意义呢?

很长一段时间以来,科学家认为遗忘是一个被动的过程。那些你平时没有使用的记忆,就会主动消失。可在过去的十年里,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,记忆的丢失并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。

相反,遗忘更像是一种主动的过程,我们的大脑在不停地遗忘。对绝大多数动物而言,遗忘是大脑预设的功能。



果蝇脑中两个杆状的蕈形体,它是昆虫大脑中储存嗅觉和其他感官记忆的致密神经元网络

2012年,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神经科学家Ron Davis就通过一个实验,发现了果蝇主动遗忘的证据。他当时研究的是记忆在果蝇蕈形体中形成的复杂过程,尤其是与这些结构相连的多巴胺分泌神经元会产生哪些影响。

他们让转基因果蝇对特定气味和电击形成条件反射,训练它们躲避这类气味。紧接着,他们激活了果蝇脑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,并观察到果蝇很快就忘记了上述条件反射;当阻断多巴胺能神经元时,反倒能将记忆保存在果蝇的大脑里。

因此研究者认为,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,它不仅对记忆形成有一定作用,也是遗忘产生的必要元素之一。

进一步研究后,他们发现果蝇体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能保持长时间活跃。这使得它们不断忘记那些已经学到的信息。



到了2017年,科学家正式确认了一种主动遗忘的机制,称为本质性遗忘。这种机制牵涉到大脑内部的一部分特定细胞,并且暂时将这些细胞叫做为遗忘细胞。它们可以分解记忆细胞中的印迹。

与果蝇类似,我们体内多巴胺也扮演着双重角色,它既有助于记忆形成又会导致遗忘。在一段新记忆形成之后,以多巴胺为基础的遗忘机制就会开始擦除它。

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擦除现象,是因为细胞使那些创造了记忆印迹的结构进行反转。这是因为,细胞的自然倾向就是要回到它们习得记忆之前的状态,除非大脑认为这段记忆很重要,有必要保留。

在这之后,这类记忆印迹就通过某种巩固过程保留了下来,最终在记住和遗忘状态之间保持一种平衡。






简单地理解就是,当这种预设模式遇到了一些值得长期记忆的信息的时候,才会告诉大脑忽略遗忘过程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如果大脑不会遗忘,那么我们根本就不会有真正好的记忆。

毕竟与记不得东西带来的难受相比,忘不掉无用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折磨。

Hyperthymesia.wikipedia.on 4 October 2019, at 16:23 (UTC).

NEUROSCIENCE To Remember, the Brain Must Actively Forget

Total recall: the people who never forget memory web Photograph: Guardian Design Team An extremely rare condition may transform our understanding of memory by Linda Rodriguez McRobbie

Improve your memory in 40 seconds By David Robson 11th November 2015

推荐阅读